Sunday, May 15, 2011

感受生命

電郵轉載,與您分享:


【感受生命請你用心去看這封信。看完這封信可讓你的生活更充實】


有沒有感受到,生命並不好過,而你希望你不在那個環境中?


以下的故事,可能令你改變對生命的看法:

我和一位朋友傾談,他說雖然有兩份工作,而每月的收入僅僅稍逾一千元,但他 已很高興了,我很奇怪他還可以那麼開心,因為他的收入微薄,要節衣縮食才可以供養他年邁的父母,他的岳父母,太太,兩個女兒,還有一般家庭的各項開支,他 解釋說,是因為一次在數年前他在印度目睹的事件,當時他因為一次重大的挫折、心情低落。所以到印度散心,他說他親眼看到一個印度婦人用割肉刀將她的兒子的 右手切下了。那婦人無助的眼神,那四歲的稚童痛苦的呻吟,至今仍令他難以釋懷。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那母親要這樣做?是否她的孩子太頑皮,或是他的手受到感染?都不是,原來只是為了行乞!

那絕望母親特意把孩子弄成傷殘,使他可以在街上行乞,我的朋友嚇呆了,他把他吃到一半的麵包放下,隨即有五六個小孩湧至,爭著這片佈滿沙石的麵包,就如面對飢餓時的自然反應。

他對這情景很吃驚,他跟著他的導遊開車把他送到最近的麵包店,他去到其中兩家,把它們所的麵包都買下來,麵包店的老闆很愕然,不過還是願意把所有都賣給他。

他花了不足一百元,就買到約四百塊麵包(即每塊少於25仙),又用了一百元買一些日用品。

於是,他坐在一部載滿麵包的貨車往街上去,當他分發麵包和日用品給那些大部份是傷殘的兒童時,他們都報以歡喜和鞠躬,就是這樣,他在生命中第一次想到人們怎麼可以為一片價值不足25仙的麵包而放棄自己的尊嚴。

他開始對自己說他是多麼的幸運─他有個完整的身軀,有一份工作,有個家庭,有機會抱怨食品的好與壞,有機會穿衣服,有機會擁有很多這些人沒有的東西。現在,我開始想到,和感受到!

我的生命是否真的,那麼差?

也許…我就覺得不是那麼差,你呢?

『滿足感』不是來自滿足於你想要的,而是了解到你所擁有的是那麼多。

當快樂之門關上時,另一道門就會打開,但很多時我們只盯著已關的門而沒有看到已為我們打開的那道門。

的確,我們要到失去時才知道我們擁有,但我們亦要等到東西來臨時才知道我們沒有它們。

對人付出所有的愛並不能確保他們同樣愛你!

不要期望愛人會有回報;只管讓愛在他們的心中成長,但如果沒有成長,那便滿足於愛已在你心中成長。

一分鐘便可以摧毀一個人,一小時便可以喜歡一個人,一天便可以愛一個人,但要一生的時間才可以忘記一個人。

不要只看外表,因為它會欺騙你;不要只看財富,因為它會褪色。

找一個能令你微笑的人,因為一個微笑就可以令你心情變好,找一個可以令你會心微笑的人。

有時候,你對一個人的掛念,足以令你從夢想中抓他們出來,擁抱他們!

追尋你的夢想,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一個你想做的人,因為你只活一次,亦只得一次機會去做所你想做的事。

祝你有足夠的快樂令你甜蜜,足夠的嘗試令你堅強,足夠的傷感令你有血有肉,足夠的希望令你快樂。

常常從別人的角度去想,如這角度令你受到傷害,它一樣在傷害對方。

最快樂的人不一定擁有最好的東西,他們只是把握和珍惜所有他們得到的東西。

那些會哭、會受傷害、曾經尋覓、曾經嘗試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們珍惜那些曾經擦過他們生命的人的重要性。

愛由一個微笑開始,經過擁吻而成長,以一滴眼淚結朿,最美好的將來永遠建基於已被遺忘的過去,你的生命不會順利,除非你放下你過去的失敗和痛苦。

當你出生的時候,你在哭而你周圍的人都在微笑,用心過活,使你在死時,你在微笑而你周圍的人都在哭。

請將這訊息傳至那些對你重要、在某方面影響過你、在你失落時令你看到正面、和你想令他們知道你珍惜與他們的友誼的人。

讀一篇好文章不花多少時間的,但是,要去實踐一個正面的想法,卻不是那麼容易,也許,我們都太懶,懶的努力,懶的有一點作為,也許,我們花太多的心力去追逐帶不走的財富、名聲以及愛情......

希望給你的都是正面的,希望你也一樣活得充實......



--

Friday, May 6, 2011

電郵轉載,與您分享:

德肋莎姆姆--愛的奧蹟

很棒的影片,德肋莎姆姆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
打動人心,幫助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沉思與反省...,
找個時間,讓自己安靜下來,看看吧!

Tuesday, May 3, 2011

《讓日子多一點生命──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紀錄片

【時報出版】《讓日子多一點生命──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紀錄片

主旨: 由德國真實故事改寫而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BH0b24u1sY

--

Tuesday, April 19, 2011

法鼓山2011「願願相續」募款素宴

In case you are interested:


法鼓山
2011「願願相續」募款素宴

大悲心起, 願願相續

為了承續聖嚴師父「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悲心,將佛法並中國禪修,推廣到西 方及世界個地的宏願。 多 倫多的同修們,發起了「願願相續」募款素宴活動。希望聚集大家的願心,在多倫多成立一處固定的道場。以便提供給大眾更適宜的共修場地,並 希望能邀請法鼓山 其他分院或本山的法師,前來多倫多長住弘法。聖嚴師父說過,「我今生做不完的事,願在未來無量生中繼續推動,我個人無法完成的事,勸請大 家來共同推動」。 安省分會以延續聖嚴師父的遺願,要將佛法的好與修禪的喜悅,散播到安省的各角落。 我們需要大家的護持。

今年募款素宴的特別邀請法鼓山方丈和尚 果東法師為大眾開示佛法。方丈和尚 果 東法師往來於國內及世界各地弘揚佛法,不論是大型座談、校園演講、社區關懷等,處處可聞法師妙語如珠、深入淺出、幽默生動的言辭。果東法 師面容慈祥,在信 徒心目中,是親切慈祥的象徵。這是果東法師繼承法鼓山方丈以後,第一次來多倫多為大眾祈福。請大家珍惜這樣的殊勝因緣,通知您的親朋好友2011520號星期五晚間630分,一起來種福田。

募款晚宴節目

  • 和家人或朋友享用莊嚴愉快的素宴

  • 方丈和尚 果東法師佛法開示

  • 影片欣賞: 法鼓山建築之美

  • 靜態拍賣

  • 音樂表演

法鼓山2011「願願相續」募款素宴

日期: 2011520 星期五

晚間6:30分 入席

晚宴7:30分 開席

地點: 鑽石喜宴酒家, 3225 Highway #7 East, Unit 1A, Markham,ON L3R 3P3, (905) 944-8208

餐票: 成人席: $78 (開立$48捐款收據)

貴賓席: $128 (和法師同桌,開立$98捐款收據)

兒童 (3-12): $30 兒童 (0-2): 免費

購票專線:

國語: 李幸 霖 Shelley Lee (416) 560-8916

廣東話:馬慧雲 Stella Ma (416) 888-6388

英語: Keith Brown (416) 733-0162

電郵訂票: ddmba.toronto@gmail.com


誠摯邀請您和您的親朋好友,一起來種福田。 親近法鼓山方丈和尚 果東法師殊勝因緣。近一步 了解法鼓山安省分會在多倫多的各種弘法及禪修活動, 與我們共度充滿知福幸福的 愉快夜晚。

阿彌陀佛!

法鼓山安省分會合十

ddmba.toronto@gmail.com

--

Wednesday, April 13, 2011

“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電郵轉載,與您分享:


“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就當個窮和尚吧!

台北火車站後一棟老舊大樓裡,有一間寂靜的病房,這裡的病人不會哭、不會笑,更不會喊疼;他們生命仍未結束之前,提早關上了和世界握手的門,註定終生沈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植物人。

卡在生死之間的灰色地帶,植物人和家屬總有無窮悲苦磨難。

然而,即使上帝開了一場殘酷的玩笑,還是派來了天使,一位七十歲的老人 -- 曹慶。他奉獻二十年心力安養植物人,成立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陪伴四百多個沈睡的生命,在寧靜中走過數千個黎明黃昏。

曹慶和多數外省老先生一樣,有著顛沛流離的前半生;但虔信基督的他,曾在年輕時向天父許願,「要做別人不做的社會福利工作。」最後,他選定以植物人為奉獻對象。

民國六十九年,他從台糖退休,帶著退休金告別妻女,背著大背包,裡頭裝著幾十份北方乾糧「侉餅」 開始「全省走透透」;逢人就問:「你知道哪裡有植物人嗎?」「我想從事植物人安養工作,你願意贊助嗎?」

孤身獨行的曹慶用了五年,詢問了一萬多名陌生人;被罵過「瘋子」、「騙子」,被人趕過、被狗咬過;最後,總算有七百多位善心人,在曹慶的「贊助人名單」留下了姓名和連絡地址。

有了這份名單,曹慶開始實現自己向上帝許的願,他到處去拜訪貧困的植物人家庭。

在台北,他發現被棄置在幽暗、腐臭角落的植物人;在台中,他看到全身長滿褥瘡的植物人,傷口鑽出十多條又肥又大的蛆;還有一次在花蓮,他看到一個植物人瘦的只剩一把枯骨,躺在糞便與餿水中。

讓曹慶再也忍不住紅了眼眶,誓言要為他們找回為一個「人」的尊嚴。

曹慶同時到衛生部門「拜託」政府幫助清寒植物人家庭,也到企業財團去尋求財力支援,但執著的身影始終落寞,總在華麗卻冷漠的會客室裡被草草打發。

有一次,曹慶見到一位位高權重的大人物,就在他滿懷希望的時候,卻聽到這樣一句回答:「兄弟,我從不做沒把握的事!」

曹慶回憶,那一剎那,他堅持多年的熱情徹底被擊潰,走出辦公室,站在亮晃晃的台北街頭,他揮著拳頭咆哮痛哭,詛咒全世界的無情無義;最後,像一個洩氣的皮球,頹然倒在路邊緣。

然後,他突然想起七歲那年在學堂裡讀過的故事「兩個和尚」:古時四川有一個窮和尚和一個富和尚都想到南海取經,富和尚因為擔心錢不夠、體力不夠和路途遙遠,一輩子未能成行,窮和尚卻只帶了一只缽,靠著雙腿和決心,數年之後帶回南海萬卷經書。

一瞬間,曹慶笑了,告訴自己:「就當個窮和尚吧!」。
不久之後,七十五年十一月,他租了房子成立創世紀植物人安養院;親自到三重,從五樓背下創世免費收容的首位植物人林麗美,一個父親中風而母親癌症的年輕女孩;而那時創世沒有任何設施,林麗美的床還是路邊撿來的,舊櫥也是,曹慶自己則打地舖。

事隔十四年,曹慶還記得,正當安養院開張的前兩天,空蕩的房子裡什麼也沒有,幫他管錢的一位女孩拿著存摺,你一百多萬元的退休金只剩下一萬!

曹慶沒說什麼,只找出那張寫滿七百個姓名地址的贊助人名單,開始寫信:「還記得嗎?您曾承諾願意贊助植物人安養,現在,時候到了,您是否願意實踐諾言?」

一封一封,全是曹慶虔誠熱切的親筆筆跡。七百多封信寄出後,奇蹟似的,小額捐款不斷寄來。一個月後,義工統計創世第一個月的支出合計十三萬元,而當月收到的捐款剛好是十三萬元,第二個月支出十八萬元,捐款收入就是十八萬元。第三個月支出廿三萬,捐款竟也是廿三萬元。

多年執著播下的種子,從此開始萌芽;但曹慶並未就此停手,早年因為缺乏人手和經費,他還身兼雜役和看護。

林麗美入院的第一天,曹慶親自幫她洗澡處理穢物;因為看護害怕幫植物人洗澡的感覺。

為了治療植物人常見的褥瘡,曹慶更翻遍醫書土法煉鋼,先用棉花棒清除腐肉,把碘酒滴滿碗大的傷口,再拿吹風機對著傷口吹,讓碘酒快速滲入乾燥;那時病房裡就常見到曹慶拿著吹風機的身影;一個個沈睡的植物人也在暖風中長出了肉,紅潤的雙頰。

十四年來,曹慶沒有向任何植物人家屬收過一毛錢;他只要求家屬每個月奉獻三天,到安養院當義工;碰到不聞不問的家屬,他也多半算了。

還曾有兩位植物人的年輕妻子,每個月帶著幼兒到創世,曹慶因不忍心他們埋葬後半生,便主動開具「丈夫終生無復原希望」的證明,建議她們離婚,由創世扛下未來的照顧責任,讓她們另覓伴侶,再也不必到病床邊垂淚相伴。

安養工作上了軌道,九年前,曹慶又開始關心街頭的流浪漢。

那時,六十多歲的他先到萬華街頭,白天陪著流浪漢遊蕩、翻垃圾桶,夜裡則在街頭拿硬紙板當床。

八十年的除夕夜,曹慶更拜託十多位朋友自製便當捐給遊民當年夜飯,當他帶著便當到萬華龍山寺前發放,看到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先生顫抖雙手拼命似地啃著雞腿,曹慶又哭了,他當下決心要挑起照顧遊民的責任。

這些年來,創世天天為遊民發便當,提供生活日常品,農曆年前辦尾牙,並設立專為遊民服務的街友平安站。

帶著植物人和遊民走過十多載的風雨艱辛;如今創世已從當年只有一張舊衣櫥當床的窘境,發展到在全台有六家安養院,收容過四百多位清寒植物人,並照顧五百多位遊民,近年又開辦失智老人收容、老人益智中心服務。

更讓曹慶驕傲的是從當年的七百人開始,創世至今共收到三十一萬人次的捐款;而且每一筆錢全來自平凡的小老百姓,創世沒有向任何大財團拿過分毫。

曹慶呢?今年已七十多歲的他,頭髮全白,皺紋多了,不變的是,即使頂著基金「董事長」的頭銜,他仍是穿著地攤買的布鞋,以及一件袖口磨破的舊夾克,夜裡就睡在病房樓上的小臥室;平時到醫院拿藥,為了省錢,更堅持要散步走去。

曹慶的辦公室裡,還有一張簡陋凌亂的國畫工具檯,他最愛用棉花棒沾墨汁畫畫 (當年為植物人塗碘酒治褥瘡後養成的習慣), 畫好的作品裱框義賣換了錢,再給植物人添病床。

奉獻對他來說,早已是生命的全部。二十年前如此,二十年後亦然。

春暖花開,但創世的植物人還在沈睡,如果你有機會拜訪創世的病房,不要忘記去看看牆角有一張保存完整、功成身退的舊衣櫥,還有董事長陳舊的辦公桌墊下,有一張泛黃的紙片,上頭寫著:

「蜀之僻,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

看完這篇故事,相信大家一定都有滿滿的感動在心中。

如果可以,我們就將這篇文章再度轉傳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繼而讓他們得到更多的幫助。
在要刪掉它之前,請幫忙傳給你們的朋友。


--

Tuesday, April 5, 2011

世間上的是與非

電郵轉載,與您分享:

~~世間上的是與非~~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精通心術,善能調伏心猿意馬,故名意斷。有一天,心意忽然妄動,教徒弟們擺設擂台,公開對心經。

並訂立原則:凡能對上心經的人,不但賞賜五百個銅錢,還可以進入寺裡,吃最好的齋菜,住宿最高級的禪房。]

由於條件優厚,從朝至暮,上台對心經的人的確不少,但都敗下陣來。

意斷看看已經日落西山了,正想回寺,卻看見一個衣衫破舊的老太婆,手裡提著幾雙爛鞋,向著擂臺走來。

意斷站在台上很輕蔑的說:「你來對心經?」老太婆說:「沒錢買飯吃,只好如此了。」於是一僧一俗,便對起心經來。

老和尚他,往自己頭上一指,老太婆她,卻往自己的腳一指;第一個回合,算是對通了。

接著老和尚他又摸一摸肚皮,她卻拍一拍自己的屁股。

他伸出五隻手指,她出示出八個手指。

他左手向下偏斜,她右手向上舉起。

四個回合過後,意斷驚喜的說:「妙哉!妙哉!請呀!」

就這樣,老太婆被迎進寺裡,吃上好的齋,住上等的嘉賓房,並獲得五百個銅錢的賞賜。

意斷對於老太婆的才華,敬佩得幾乎五體投地,徒弟甲問:「師傅,老太婆的心經對得如何?」

意斷無限感慨的說:「唉!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以斗量,我的心經給她對絕啦!

我說:頭頂青天;她說:腳踏大地。

我說:滿腹經論;她說:穩坐蓮花。

我說:學富五車;她說:才懷八斗。

我說:請上西天;她說:擊倒泰山。

啊,真了不起呀!」


因此,徒弟們對老太婆也不敢怠慢,侍奉更加殷勤週到。

徒弟乙對著老太婆豎起姆指說:「你老人家能夠對得上我師傅的心經,真了不起呀!」

老太婆說:「那有甚麼困難呢!

他問:你是補帽的嗎?
我說:我是補鞋的。

他問:是不是用牛的肚皮補呢?
我說:是用牛的屁股皮補的。

他又問:補一雙鞋給五個銅錢行嗎?
我說:不行,要八個銅錢。

最後他嫌八個銅錢太貴,叫我走。

當時我的肚子餓得要命,就舉手想打他,俗語說:鬼都怕打,所以…。」


老太婆還沒有說完,和尚們早已捧腹大笑,東歪西倒…。

同樣是一個動作,由於老和尚與老太婆的心思不同,見解不同,境界不同,所以想法與意念都不同。

以此類推,世界上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句話,由於各人的思想不同,學問知識不同,時代背景不同,立場與角度都不同,見解也就不能一致。

而人又是最固執的動物,每每喜歡固執自己的見解是對的,而強說他人的不是。

所以,基於妄想識心的分別,基於自我主觀的執著,世間上的確是沒有真實的是與非。

只要心中有愛,所有難題將會迎刃而解。

--

Sunday, April 3, 2011

世界的最後一晚 ......你想做什麼?

電郵轉載,與您分享:

世界的最後一晚


我在近兩三年來固定選用一種叫成功 (Success) 的原文教科書。今年,破天荒教到一班英文能力分班下的高段班,我決定拿成功系列裡最難的一本來當教材。

備課時,課本裡的最後一課吸引了我,因為它的標題叫作 ' 世界的最後一晚 ' 。文章作者名叫 Ray Bradbury,像這種文章當然是科幻短篇,特別的是,它寫得幻而不科,沒有高科技,不關乎外星人或殞石,筆調文藝得讓學理工的大學生覺得不夠炫,不夠刺激.尤其文章的配圖居然是一幅手繪的居家景象:四口之家晚上共聚一堂,媽咪在喝咖啡,爹地倒咖啡,兩個女兒在客廳地毯上排積木。

數十位廿歲出頭的學生向我抗議: 這幅插圖有沒有擺錯?世界的最後一夜只有這樣?

做為一個有家有孩子的中年人,我卻深受文章感動 。

它假想的情境是:地球上所有的成年人都同時做了一個夢, 夢裡大家清楚知道,不久後的某一晚,就是地球的最後一夜了 。

故事的主題,就是這一家如何度過最後一晚 。兩夫婦還是把碗筷洗得乾乾淨淨,還是把孩子送上床道晚安,在此當中,兩人不停地對話,好像要把握機會把 話說完 。

兩人上床時,特別感覺到:能夠睡在乾淨清爽的床單上,其實就是一種幸福 。為妻的忽然想到廚房水龍頭沒扭緊,連忙奔下樓關水,再回到床上時,兩人相對失笑:地球都要毀滅了,居然還忙著關水 。兩人最後的對話是,互道:Goodnight 。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丈夫說的一段話:妳知道嗎?除了妳和兩個女兒,其實也沒什麼好留戀的 。我從來不曾真正喜歡這座城市,也不喜歡我的工作,或者任何妳們三個以外的事情 。如果真要說捨不得,恐怕只有四季的轉換,熱天裡一杯冰得透透涼涼的水 。還有,我喜歡熟熟睡著的時候 ....

美哉斯言.我對學生說,這段話點出人生的真正價值所在

享受四季的轉換就是能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愛喝暑天的一杯冰水代表的是健康的身體和簡單的欲求;

能沈沈睡去表示心中坦蕩無慮;

至於留戀妻女,可不就是對親人的愛嗎?

有些學生問我,世界都快滅亡了,文章裡的主角怎不去做些特別的,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為何所談都是枯燥例行的瑣事?

其實真正的幸福,就是每天準時上下班,下班後能跟愛人一起,看書、看電視、聊聊今天 然後一起相擁入眠...

看似例行的瑣事,其實是最幸福的事。

而最難的事,是如何將最平凡的事,持續地維持;將最幸福的事,永遠的珍惜。

所以本篇說的概念,是最難的概念,也是所有的高科技,無法闡述的事...

望著講台下一雙雙年輕的眼睛,想著他們畢業後都是要進電腦熱門的行業,等著領高薪,分股票的,整個世界還等著他們去認識,追求,購買......

忽然之間,我明白Success的編者為什麼要把這樣一篇字彙並不特別艱深,句子一點也不難懂的文章安排作為一套共四冊教材裡的壓軸之卷。

原來,世界的最後一晚,我們所最依依難捨的,就等於是我們所認定,人生的最終價值。

所謂成功的最後一課,就在弄清楚人生的最終追求。 


後言:

人生最快樂的,或許莫如家人圍繞,在綠葉轉紅的時刻喝杯好茶。
且在每一天終了時感激上天賜予清爽的床單,又可以睡個好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