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心情特別好, 很想搖筆幹,寫幾個字以自娛。
題目是:「善知識與惡知識」。
善知識者,與其在一起能帶出人性真、善、美的一面、能完滿我們的人格、提昇生命的品質。惡知識者,與其在一起能帶出人性貪婪、憎擰、愚癡的一面、能鞏固我們人格的缺陷、降低生命的質素。
當我們有覺性(覺知的能力),可以「見賢而思齊賢,見不賢而內自省。」但若我們還是迷亂、沒有覺知的能力、分不清是非黑白,很容易被扯進人性黑暗、下劣的那–邊,同流合汚而不自知。所以華嚴經常常提醒我們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可惜的是十居其九的人都自以為有覺性,能辨別是非;而第十個人更自以為清高,可以不思善、不思惡,沒有對錯之分。
殊不知「不思善、不思惡,沒有對錯之分」是有前提的。前提是我們要達到不昧因果的階段。一個不昧因果的人,確實真正了解因果法,他才有辦法超出因果。否則的話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逃不出因果法的區限。
當我們生活在因緣法中又不能超越因果時,我們身、口、意三業行動時當下發心的質量如何,便十分重要;因心不同果報自然有異。所以相上做同一件事情,出來的果業卻不一樣。大家都同樣靜坐,有人可以了生脫死,有人卻走火入魔。
華嚴金師子章教我們:「初明緣起,二辨色空,三約三性,四顯無相,五說無生,六論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盤。」
緣起甚深;緣起未明時,還是「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以策安全。
共勉之!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