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隆志隨筆.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隆志隨筆. Show all posts

Sunday, March 6, 2011

偏心

昨天,與母親間談時,我提及到外子很是不幸,娶了我(一個不合格的家庭主婦)作太太。

母親毫不考慮地回答說:「其實是他天大的福氣,娶到你作妻子。」

我問:「媽,何出此言?」

她說:「你替他持家有道,讓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我覺得媽是偏心的,賣花讀花香,不過我還是很開心地跟她狂笑了好一會,太久沒有被人稱讚了!

要是此話是出自我婆婆的口中,我真的會快樂到飄上雲霄去......

--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10

隆志隨筆:善知識與惡知識

這兩天心情特別好, 很想搖筆幹,寫幾個字以自娛。

題目是:「善知識與惡知識」。

善知識者,與其在一起能帶出人性真、善、美的一面、能完滿我們的人格、提昇生命的品質。惡知識者,與其在一起能帶出人性貪婪、憎擰、愚癡的一面、能鞏固我們人格的缺陷、降低生命的質素。

當我們有覺性(覺知的能力),可以「見賢而思齊賢,見不賢而內自省。」但若我們還是迷亂、沒有覺知的能力、分不清是非黑白,很容易被扯進人性黑暗、下劣的那–邊,同流合汚而不自知。所以華嚴經常常提醒我們要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可惜的是十居其九的人都自以為有覺性,能辨別是非;而第十個人更自以為清高,可以不思善、不思惡,沒有對錯之分。

殊不知「不思善、不思惡,沒有對錯之分」是有前提的。前提是我們要達到不昧因果的階段。一個不昧因果的人,確實真正了解因果法,他才有辦法超出因果。否則的話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逃不出因果法的區限。

當我們生活在因緣法中又不能超越因果時,我們身、口、意三業行動時當下發心的質量如何,便十分重要;因心不同果報自然有異。所以相上做同一件事情,出來的果業卻不一樣。大家都同樣靜坐,有人可以了生脫死,有人卻走火入魔。

華嚴金師子章教我們:「初明緣起,二辨色空
三約三性四顯無相五說無生六論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盤。」

緣起甚深;緣起未明時,還是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以策安全。

共勉之!

--